贫困县河北魏县的“德孝治县”施政理念和“不提拔不孝官员”的考核标准,引发舆论“围观”。
以现代版“举孝廉”、“道德法庭”、道德文化公园等为主体的德孝工程正在改变魏县的风貌。但这些在部分当地官员眼中“不打粮”的活儿,其实效仍被质疑。
“德孝治县”的背后逻辑
□本报记者 徐秋颖 发自河北魏县
河北魏县县委大楼4层,只有宣传部新闻报道科的门是一直开着的,不断有人进进出出。即使是周末,这里也异常“热闹”。
刚刚履新的新闻报道科科长王德峰,亲自上阵干活,整理材料、分门别类,最后装进档案盒中。过两天,他将把这些材料送往邯郸市委宣传部,接受年终审查。
除此之外,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也令他略显疲惫。
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提出的“德孝治县”的施政理念和“不提拔不孝官员”的考核标准,在2010年年末经媒体报道后,将这个有“鸭梨之乡”之称的贫困县推向了舆论漩涡。
新年伊始,对于突如其来的围观,当地官员三缄其口,他们的表现更像是处理一起事故。此时,县委书记齐景海携四套班子正忙碌于京、省、市的年终老乡会。
显然,他并不能置身事外。备受争议的干部德孝考核机制,将“德孝”与干部的荣辱、升迁挂钩,使之成为直接决定官员命运的考核标准,犹如现代版的“举孝廉”,此举被质疑是“人治”的表现。
“举孝廉”
中国传统文化以孝治天下,“举孝廉”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。于是,有“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”一说,考察官吏最注重其是否恪守孝道尊重父母。
因推举的官员往往被世家大族所垄断,作假成风,以至魏晋之后,被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而取代。如今,“举孝廉”又成为干部选拔模式的一种创新形式出现。
负责推动“德孝工程”的魏县文明办主任孙冰波介绍,这仅是“德孝工程”的一部分,始自2008年6月,由书记齐景海提出,最终以《中共魏县县委关于在全县城乡开展“德孝工程”创建活动的安排意见》文件形式予以明确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决议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不同声音。在当地官员的口中,齐景海显然是以身作则的孝子,在前不久第四届全国敬老主题教育活动表彰会议中,被评为“全国孝亲敬老之星”。
据中新网报道,2009年,全县村“两委”换届时,齐景海明确要求,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准进村“两委”班子,提拔干部必须有父母(岳父母或公婆)的德孝意见证明,无德不孝的人一律不予考虑。
这并不罕见,与魏县相邻的河北大名县从2003年开始将“两看、两制、四守”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。在干部选拔中,除了按规定的各项必考内容进行考察外,孝敬父母、善待配偶、和睦乡邻等也纳入考核范围。
此后,相继有湖南邵阳市、河南长垣县、山西河津市、甘肃金昌市等地曾经出台过类似规定,亦有地方政府推出“放假尽孝”措施:每逢家中父母、岳父母生日,党政干部必须休假一天,回家陪伴父母、岳父母过好生日。
孙冰波表示,魏县推行“德孝工程”并非借鉴他地经验。
“负责干部考核的组织部将对提拔官员的父母、岳父母以及街坊邻居进行调查,不孝顺者将被‘一票否决’,并会建立‘干部德孝行为’管理档案。”
魏县宣传部的公开资料显示,目前已有3名科级干部、8名股级干部,因德孝行为有瑕疵未被重用。
魏县还在各机关单位建立并完善“个人德孝行为”管理档案,把德孝情况作为晋级评先的重要依据。确定了不孝亲敬老的干部不提拔、不重用、不晋级。目前,已建立“干部德孝行为”管理档案3600余份。
组织部与宣传部多次交涉后,以年终考核、工作繁忙为由不接受采访,对于记者要求查看“个人德孝行为”管理档案予以拒绝。
“在乡镇,践行‘德孝工程’的举措主要是标语宣传,对于老人反映孩子不孝行为问题,必须进行调查,至于干部的‘个人德孝行为’管理档案尚在建立中。”东代固乡乡长王纪永介绍,此地距离县城东北部2.5公里,也是魏县鸭梨的主产区,乡政府后面的移动信号塔上,“梨乡水城”的霓虹灯高高挂起。
“道德法庭”
除此之外,东代固乡最引人注目的举措,当属率先建立“道德法庭”。
在东代固乡乡人大主席赵国普看来,法治社会中,“不违法不犯法的事没法处理”,正是“道德法庭”建立的初衷。
据悉,在全县基层司法所建立的“道德法庭”,试图将一些有悖伦理、不尽瞻养义务的行为,通过“道德法庭”进行评议和调解,并吸收各村有名望的社会贤达人士组成道德合议庭,对道德案件进行评判。
2010年2月,基于县委倡导建设“德孝工程”的号召,东代固乡在一次乡镇人大代表会议上决定成立“道德法庭”。
东代固乡书记刘忠良积极表示自己担当“道德法庭庭长”,民政所所长、县人大代表组成“陪审员”队伍。
3个月后,2010年5月9日,大约百十人聚集在乡镇大院,在毛主席挥手致意的雕塑前,“道德法庭”次“开庭”。
“你们谁不说实话,毛主席一掌糊(拍)死你。”赵国普回忆起当时情景,还颇为激动。
赵国普口中的“你们”是来自翟小庄的翟氏兄弟。4年前,兄弟二人因争地结下梁子,后因对父母不孝被当地媒体报道。自始至终,这段争执从乡里到县里都未曾解决。
于是,赵国普提议“群众公论”。这天正是母亲节,天气不错,乡里的秧歌队也来助阵,“东代固乡‘德孝工程’个案听证会”的红色横幅高高挂起,敲锣打鼓声中,“开庭”了。
毛主席雕塑前是主席台,有5位主持人,对面则是来自七里八乡的群众,他们在前一天从大队干部那里得到“开庭”消息。主席台两边兄弟两家各有3个当事人,发言顺序和发言时间主持人都给予规定。
起初,主持人念了一篇《儿子,谢谢你如此宠我爱我》的文章,会场安静。“拿出你对孩子的三分之一,你就是大孝子。”主持人的手随着声调起伏上下挥舞。
“你哥就是你的左膀,你弟就是你的右臂,打仗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,你们弟兄俩也得和谐。”于是,“和谐”成了此次会议的目的。
兄弟二人在“陈述事实”中仍有冲突,弟弟诉说有关父亲在县中医院住院,大哥不管一事,双方再次发生争吵,主持人拿起鼓槌,“咚”一声,将大哥的插言打断。
接下来群众进行道德评议,可谓重头戏,也是赵国普所言的舆论谴责。相对村干部的发言,群众的话语更趋于指责和质问,“你们来这觉得好看?”“你们来这给你们的娘丢人,一辈传一辈,一辈不如一辈。”
会终之时,翟氏兄弟检讨错误,翟弟媳始终两个胳膊在胸前交叉着,眼睛看着左下方,不时瞟一眼自己的丈夫,嘴里嘟囔着:“你说这事过去了,我可没说。”
当赵国普抓起两兄弟的手,“首先感谢乡里的村民代表提出的宝贵意见,握个手,鞠个躬。”手最终也没握,看起来弟弟还有些不情愿。
“最后两人不吭气了,也不闹了。”赵国普说,“道德法庭没再召开过,(争执双方)宁愿受点屈,也都不愿意开。”
“道德法庭”作为“德孝工程”在乡镇一级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,很快东代固乡作为县委宣传的典型试点,成为各个乡镇学习的范本。
“全城总动员”
描述中“道德法庭”成果卓著,在《魏县开展“品德行重孝道”系列创建活动促进文明素质提升》一文中提及,一年多来“道德法庭”共调解各类纠纷和不孝道德案件560多起,有效地化解了家庭和邻里矛盾。
由此可见,“道德法庭”已成为当地基层干部解决矛盾的主要手段之一。
当然,这在当地官员看来,“举孝廉”与“道德法庭”仅是整个“德孝工程”的两个组成部分。
“城乡共同参与的‘孝贤媳妇晒被子’活动将范围扩至8镇12村。”王德峰对此项活动津津乐道。
在书记齐景海提议下,魏县还开展了“十大孝亲敬老之星”和“十大孝贤媳妇”评选活动,并亲自把奖牌和洗衣机等奖品送到获奖者家中。
他还以孝道为切入点:在全县开展全民教育,颁布了《魏县全民教育大纲》,开展全民教育进机关、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社区活动。
据中新网报道,齐景海酝酿投资5000万元,建一处现代化养老机构,让革命功臣、五保老人住上全县的房子、享受质的服务。
当地政府将学校也作为德孝宣传的主要阵地,不过在教师马雨田(化名)就职的小学,有关“德孝工程”的印象仅来自于2010年9月开学时宣传德孝的黑板报,“一个星期不许擦”。
如今,赞誉和争议并存的是,县城郊区已颇具规模的道德文化公园。其中位于魏县西大门的神龟驮城文化公园占地两万平方米,巨大的石门下四周环水,开着电动三轮车来遛弯的西南汶村王师傅指着白色的抽水管道说,“湖中的水一部分来自地下。”
不远处的勤政源公园,原来的臭水沟和部分梨树林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结冰的湖面。魏县人士郭伟对公园建成的实际意义表示怀疑,公园大多离县城较远,很难成为居民的休闲场所。
时至今日,同期建设的益民山、礼贤台等一批德孝文化主题公园,都已成为魏县标志性建筑。据《城市建设》报道,这个财政收入不足两亿的贫困县,“梨乡水城”建设工程,总投资12.66亿元。
这股建设潮流并未有所收敛,现已延伸至县城附近的乡村,在距离县城7公里处,院堡乡东11层的村民住宅楼即将拔地而起。
如今魏县县城,与往年的冬天相比,大有不同。每晚5点半左右,整个县城将被灯海点亮。街道、公园、广场节日气氛浓烈,这只是魏县习以为常的一个夜晚。
变化往往是急骤和短促的。魏县改头换面,仅仅两年时间,整个城区扩大3倍,一个没有自然河流的县城如今拥有40余公里的环城水系,俨然已被塑造成当地政府口中宣扬的“梨乡水城”。
当然,当地官员对此甚是高调,借助河北省三年大变样的规划,魏县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,改变县城的传统印象。如今它的马路宽大、整洁,就连城郊北环高速公路上的灯杆都荧光闪烁,尚未改变的或许是当地种植千年的鸭梨和贫困县的帽子。
漩涡
这些浩大的工程当然都离不开县里一把手——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的宏图远略。无法否认,在这个90万人口的河北人口大县,他始终都是一个不能忽略的角色。
齐景海早年曾做过打井工人,2003年8月起至今历任魏县县委副书记、县长、县政府党组书记,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:“书记不在家,没人敢说话。”
当然,也有官员认为,齐书记比较实干,两年干了三年的事,其中“德孝工程”做的是“不打粮”(不能立竿见影)的活儿。
即便称之为“不打粮”的“德孝工程”,最终还是以强势的姿态走进公众视野。
2010年8月12日,《邯郸日报》4版以《德孝之花香飘梨乡水城——魏县“德孝工程”工作综述》为题,用一个整版的篇幅,报道魏县实施“德孝工程”、助力梨乡水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。专版同时刊发县委书记齐景海、政府县长殷立君的署名文章《弘扬德孝精神 提高干部素质》。
当天,邯郸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贾永清在专版上作出重要批示:“魏县开展‘德孝工程’的做法,令人鼓舞,给人启示。请市文明办认真总结魏县的做法,向全市推广这样的工作方法。”
邯郸市文明办领导表示:一是将以《精神文明建设简报》的形式,对魏县“德孝工程”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予以推广。二是组织市内主流媒体对魏县“德孝工程”创建工作进行集中采访报道。三是近期拟在魏县召开一次全市现场经验交流会。
但是,魏县之举,之于现实,早已被多方解读。质疑声音并不鲜见,“道德底线,怎能做提拔标准?”
《华商晨报》评论称,对官员考核尚需防止陷入一种泛道德化的误区。这种误区来自于对现代官员认识上的不清,现代官员之所以去做官,不是为了去践行个人道德,而是为了服务大众。
其中“德孝考核”仍难免被诟病——行政越界。有人提出,官员是否孝顺与干部选拔分属不同领域,理应公私分明。
《燕赵都市网》介绍,时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任玉岭曾在1998年提出一个提案——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工程。他认为,当前官员干部的腐败现象与社会道德滑落分不开,应该加强全社会道德建设。
在提拔干部上,应该重视道德水平,但对“德孝考核”进行一票否决并不赞成,应对干部任用考核进行综合治理。德孝证明也可以造假,最重要的考核是应当通过群众的眼光来了解。
孙冰波表示,魏县如今对于干部的“德孝考核”尚无量化指标。尽管有质疑的声音,魏县还是会坚持做下去。
最近一段时间,马雨田听说,县里七部委将向北移。一位当地官员称,魏县正在积极准备提格,也许不久的将来,魏县将有一个更为气魄的名字——魏州市。
变化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任何一个法治国家的特点都不是寄希望于道德的个人,而是寄希望于道德的制度或结构。道德要真正发挥效力,就必须法律化。